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;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

 
留言薄冻结,不再添加新留言!
旧的留言簿
目前留言总数有: 1677个, 10>个为一页,总共有 168页,当前页 76 [<][1][<<]-[71][72][73][74][75][76][77]-[>>][168] [>]
留言者:
留言内容:
胡正


留言于: 2016-8-13 0:56:1   
http://www.huzheng.org/bookstore/TaMuDe.txt.bz2

强烈推荐!

《塔木德智慧全书》:
=====
犹太人认为,一个人也像一把小提琴,你的心态好比琴弦,调整好了心态,别人就不会轻视你的价值。

《塔木德》说:“在仔细权衡利弊得失之前,不可采取盲目的行动。”这句话对犹太人的影响非常之大,聪明的犹太人都懂得“放长线钓大鱼”的道理。
以色列情报机构首脑摩沙迪的高级间谍伊莱·科恩秘密地打入了叙利亚的情报机构,担任了顾问要职,能够获取叙利亚的许多军事机密。
有一次,科恩获悉老牌纳粹分子费朗茨·拉德马赫尔匿藏在叙利亚。由于在战时,纳粹德国丧心病狂地灭绝犹太民族,因此,战后由犹太民族为主体的以色列以追捕逃脱的纳粹分子为己任,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。费朗茨是个残害了600万犹太人的刽子手,是个久捕不获的漏网分子,如果抓获了这个纳粹分子,将能大大振奋以色列国民的精神和官兵的士气。
科恩立即将这个情报发给摩沙迪,建议由他就近将这个纳粹刽子手除掉。这个建议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,但是摩迪沙却下令给科恩:“切勿行动,请放弃这个目标!”
个中原因只有摩迪沙自己清楚,因为除掉了费朗茨,势必要暴露科恩的身份,而当时,中东形势非常紧张,科恩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叙利亚的军事情报。费朗茨虽然罪恶滔天,但现在对以色列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,而叙利亚正虎视眈眈地准备和以色列进行战争。两者相比,摩迪沙当然宁可牺牲一个次要目标,而要抓住一个主要目标。科恩接到了总部的指令,心犹不甘,所以再次请示:“让我给那个纳粹分子寄一枚炸弹去,恐吓他一下。”
摩迪沙仍旧指示:“切勿行动,请放弃这个目标!”
科恩终于明白了总部的意图,专心致志地搜集叙利亚的备战情报,他发现在戈兰高地,叙军正在修筑强大的工事,就把这个情报发给了总部。
不久,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了,以色列根据科恩提供的情报很快攻占了戈兰高地,从而使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大获全胜。当然,科恩从此在叙利亚也无法存身了,不过,这还是非常值得的。

《塔木德》说:“仅仅知道等待和忍耐,不是真正的聪明。”
另一方面,聪明的犹太人还懂得:不能总是等待更大的利益。下面的这个故事就是对这一智慧的生动诠释。
一天,靠炒卖股票发家的犹太巨富列宛,看着他8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捕雀。
捕雀的工具很简单,是一只不大的网子,边沿是用铁丝圈成的,整个网子呈圆形,用木棍支起一端。木棍上系着一根长长的绳子,孩子在立起的圆网下撒完米粒后,就牵着绳子躲在屋内。
不一会儿,就飞来几只雀儿,孩子数了数,竟有10只之多!它们大概是饿久了,很快就有8只雀儿走进了网子底下。列宛示意孩子可以拉绳子了,但孩子没有,他悄悄告诉列宛,他要等那两只进去再拉,再等等吧。
等了一会儿,那两只非但没进去,反而走出来4只。列宛再次示意孩子快拉,但孩子却说,别忙,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。
可是接着,又有3只雀儿走了出来。列宛对他说,如果现在拉绳子还能套住1只玩儿。但孩子好像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,他说,总该有些要回去吧,再等等吧。
终于,连最后1只雀儿也吃饱走出去了。孩子很伤心。
列宛抚摸着孩子的头,慈爱地教训道:“欲望无穷无尽,而机会却稍纵即逝,很多时候,为了得到更多而一味等待,不采取果断的行动,不但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,反而会让我们把原先拥有的东西也失去。”

《塔木德》中有一句极为睿智的格言:“人类有三个朋友:小孩、财富、善行。”
当孩子还在母亲的子宫里的时候,就已受到全家的特殊照顾。犹太人有一条规矩,孕妇应当享受特殊待遇,必须让她吃得好。在贫穷人家,甚至宁可大家挨饿,也不能让孕妇饿着。
孩子一出生,就成了家庭的中心。用《塔木德》的话来说:“一岁是国王:大家集合起来,像服侍国王一样哄他,取悦他。”

极端重视科学和知识。

从这则故事中,犹太人得出的结论是:由于知识可以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,所以教育是最重要的。
犹太人的这个结论,十分直观、十分实际。在当今世界上,知识就是财富,受教育程度同收入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。

《塔木德》指出:“教育和宗教一样神圣。”

在犹太人家庭中,孩子到了七八岁的时候,母亲肯定会问孩子这样一个问题:“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,必须逃命的时候,你会带着什么逃走?”对于这个问题,回答“钱”或“宝石”是不对的。这是因为,无论是钱还是宝石,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。正确的答案是“教育”。与财物不同,只要人活着,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。犹太人就是根《塔木德》的教导开展教育的。犹太人成功的第一个关键就是重视教育。

以色列历届政府将教育立国和科技立国作为国家兴亡根本。本一古里安说:“没有教育,就没有未来。”梅厄夫人说:“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。”夏扎尔也曾说过:“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”。

曾担任总统,退下来后去当教育部长的纳冯更直截了当地说:“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。”

自己不首先成为世界主义者,其思想就不可能跨越民族和传统的藩篱而成为世界级的思想家。

越是“不可能的”事做起来越顺当。
犹太人相信,世界上真正的大业,都是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的;在人类一步步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过程中,不可能的事,一件还没有。

从前有个国王,他只有一个女儿,长得聪明美丽,深受国王喜爱。
一次公主得了重病,危在旦夕。束手无策的御医告诉国王,除非得到神药,否则公主就没救了。
国王焦急万分,赶紧贴出布告:任何人只要能治愈公主的病,不仅公主可以嫁给他,而且还立他为王位继承人。
在遥远的地方有弟兄三人,其中老大有一个千里眼望远镜,正巧看到了国王的布告。他便同两位兄弟商议,要去治好公主的病;两个弟弟也各有宝物:老二有一块会飞的魔毯,可作交通工具;老三有一只魔力的苹果,不管什么病,吃了这个苹果马上就会痊愈。
三兄弟商量好后,就一起飞往王室。公主吃了苹果后,果然疾病痊愈。
国王欣喜若狂,立即命令准备宴会,向全国宣布新驸马。
可是,国王只有一个女儿,而治病的却是三人,从生活实际和犹太律法上都不允许“一女事三夫”,那么究竟让公主嫁给谁呢?
老大说:“如果不是我用千里眼看到布告,我们也不会想到这儿为公主治病。”
老二说:“如果没有魔毯,这么远的地方,怎么能来得了呢?”
老三说:“如果没有魔力苹果,即使来了,也治不好病。”
这个问题使国王很为难,公主既不能嫁给三个人,又不能单独嫁给其中一个人,否则就是对其他两人的失信。违约同样是犹太律法所不允许的。那么,只能说布告上的内容有漏洞,若想圆满解决这个问题,只能避开漏洞。
国王经过深思熟虑,最后选定了拿苹果的老三为驸马。
国王认为,有千里眼的老大,仍然拥有千里眼;有魔毯的老二,仍然拥有魔毯;只有老三将苹果给公主吃了,最后什么也没有了。根据《塔木德》律法:“当一个人为一人服务时,最可贵的还是把一切都奉献出来的人。”这就是国王为了避免违约,而又避开合同的漏洞所寻求的一条标准。即不看谁对治病的贡献大,而只看谁奉献得多。

利用贪婪的人身上的破绽。
《塔木德》上说:“你没有破绽,就不会上当;骗人的人身上,也一定有漏洞。”
聪明的犹太人知道,“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。”不管是在战争还是在生活中,充分了解对手,找到并利用他的弱点,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古时候,有个犹太商人来到一个市镇跑买卖。他打听到几天之后有特别便宜的商品出售,就留在那里等大削价的日子到来。可是,他身边带了不少金币,当时又没有银行,走到哪带到哪又重又不方便,还很不安全。
于是,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一个僻静之处,瞧瞧四周无人,就在地里挖了一个洞,把钱埋藏起来。可是,等第二天他回到原地一看,却大吃一惊:钱不见了。他呆呆地站在那里,再三再四地回忆,昨天确实没有人看到自己埋藏金币,为什么会不见了呢?他百思不得其解。
就在这时,他无意中一抬头,发现远处有一间房子,房子的墙上有个洞,对着他埋钱的地方。他突然想到,会不会是住在这房子里的人,正好从墙洞里看见自己埋钱,然后才挖走的呢?如果事情确实如此,怎样才能把钱要回来呢?
这个商人打定主意,来到屋前,见了住在里面的一个男人,客气地问道:“你住在城市里,头脑一定灵活。现在我有一件事要请教,不知行不行?”
那人一口答应道:“请尽管说。”
商人接着问道:“我是外乡人,特地到这里来办货,身上带两个钱包,一个放了500个金币,另一个放了800个金币。我已把小钱包悄悄埋在没人知道的地方。现在的问题是,这个大钱包是埋起来比较安全呢,还是交给能够信任的人保管比较安全?”
房子的主人回答说:“要是我处在你的位置的话,什么人我都不信任。也许我会把大钱包同小钱包埋在一个地方。”
等商人一走,这个贪心不足的人马上拿出挖来的钱包,又去埋在原来的地方。可他抬脚刚走,守候在不远处的商人马上回来,挖起钱包,500个金币一个不少地回到了他手里。
这个商人确实手段高明。他知道,偷儿之所以偷窃别人的东西,就是因为有一种贪得之心,而贪得之心自然是可得之物价值越大,心也越大的。所以,尽可以借其贪得之心,让他自己吐出已得之物,也算给他个教训。妙就妙在还请他自己出主意,自己交出来。这种摸透对手的心思,迷惑对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手段可谓出奇制胜。
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不要贪婪,因为贪婪会给别人造成可乘之机;面对贪婪的人也不要害怕,只要你肯动脑筋,善于寻找对方的“软肋”,是能够战胜他的。

应了“老鼠不留隔夜食”这句老话。钱不久便挥霍殆尽,他又变成原来的穷汉。

跌倒以后,立刻站立起来,向失败夺取胜利,这是自古以来伟大人物的成功秘诀。

完成自己所能的是人,完成自己所希望的是神。

多射几箭就能中靶。
《塔木德》上有这样一句话:“箭法再差,多射几箭也可能碰在靶子上。”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启发了很多人赚钱的思维。
有一天,乔治在删除垃圾电子邮件的时候,看到这样一个标题:令人吃惊的足总杯比赛预测,他好奇地点开了它,里边写着:
“亲爱的球迷,我们知道你是个怀疑论者,凡事不会轻易相信,可我们确实已经设计出了绝对准确地预测足球比赛结果的奇妙方法,今天下午,英国足总杯将进行第三轮比赛,对垒的是考文垂队和谢菲尔德联队,我们预测考文垂队将会取得胜利。”
乔治看过后,轻蔑地一笑,没有当回事,晚上,他收看电视里的比赛结果,考文垂队果然势如破竹地赢了。
三个星期后,乔治又收到了那个人的一封电子邮件:
“亲爱的球迷,你是否还记得,在上一轮足总杯比赛中,我们曾事先准确地预测了考文垂队获胜?今天考文垂队要和米德尔斯堡队交手了,我们的预测是,米德尔斯堡队获胜。同时我们强烈地奉劝你不要和别人去赌输赢,但请你密切关注比赛结果,看看我们的预测结果是否准确。”
那天下午,双方打成了1比1平局。考文垂队本来很强,却完全没有发挥出来。而在次日加赛时,米德尔斯堡队却以2比0的比分胜出,这回乔治有点惊讶了。
过了几天,那个人的电子邮件又来了,预测米德尔斯堡队将在第五轮比赛中失利,特伦密尔队将会打败它,结果果然如此。
而在四分之一决赛之前,那封电子邮件又告诉乔治:特伦密尔队将老老实实地输给陶顿亨队。事实果然如此,四次预测,四次全都说中了。
接着,那个人在电子邮件中对乔治说:
“我们买断了一个数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。现在你大概相信,我们确实很有把握,能够料事如神。在半决赛中,阿森纳队将会打败伊普斯维奇队。”
乔治是个不服气的人,他通知了许多朋友,下午一起看球赛直播,并且计划在阿森纳输掉后,大肆羞辱那个信口开河的家伙。但是在落后的情况下,阿森纳队奋起直追,最后竟以2比l获得了胜利。太不可思议了!
第二天,那个不可思议的邮件又来了,它这次说:
“亲爱的球迷,你已经体验了我们神奇的足球预测,现在你信服了吧?我们已经做出了五次正确的预测,五发五中,你一定会同意它绝非运气,尤其是所有的冷门我们都猜中了。现在我们和你做一笔特殊的交易:在一个月的时间内,我们向你提供比赛预测,你只需支付200美元的订金,然后发一封电子邮件,把参赛的两个队告诉我们,我们就会将预测结果通知你。我们殷切地盼望收到你的订单。”
200美元的要价确实不低,但如果事先能知道哪一个队会赢,就完全可以从彩票商的手中赢来20万美元。
当然,乔治也怀疑过,他们是暗地里操控球赛的财团,或者是黑社会,但是这一切都与乔治没关系,只要预测结果准确就行了。于是,他掏出了200美元。
事实上,这些人不过是一群想赚钱的“奸商”,他们只是懂得一些数学知识,知道经多次试验,小概率事件也会频频出现,这和“箭法再差,多射几箭也可能碰在靶子上。”的意思是一样的。
一开始,他们向球迷发了6400封邮件,一半是预测甲队获胜,另一半是预测乙队获胜,于是,就有3200人得到的预测是准确的,另一半人则会把它当成一个笑话忘掉。
下一次,他们只给得到“正确预测”的3200人发送邮件,一半是预测丙方获胜,另一半是预测丁方获胜……依此类推。所谓的“预测者”,总是继续给得到“正确预测”的一部分人发送新邮件,最后,剩下200人收到的预测结果便全部是正确的,他们当然会认为这个预测绝对灵验。其中假如有50人掏出200美元,对于骗局的策划者来说,就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了。因为他们除了发电子邮件,不需要任何本钱。

不要把储蓄变成嗜好。
《塔木德》说:“一块沉入红海的金子和一块石头没有什么区别。”作为商人的犹太人不主张以储蓄的方式生利。

人生之成功,与其说是战胜别人,不如说战胜自己。

正因为如此,节制才是一种美德,也就是一种优点。

要是让违约人一死了之,那就既不符合犹太人“憎恨罪,但不憎恨人”的信条。

超越从前的自我。
《塔木德》说:“超越别人的人,不能算是真正的优越;超越从前的自我,才是真正优越的人。”

和优秀的人接触。
犹太经典《塔木德》主张,一个人要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。或许,这是保罗·艾伦取得如今这些成就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。
和狼生活在一起,你只能学会嗥叫,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,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。
与一个注定要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交往,自己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穷人呢?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!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做一个以德报怨的人。
《塔木德》说:“你不把一个伤害你的人当作仇人,他就可能变成你的朋友。”下面的故事从某些方面对这一格言进行了生动的注解:
从前有一个富翁,他有三个儿子,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,富翁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。可是,到底要把财产留给哪一个儿子呢?富翁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:他要三儿子都花一年时间去游历世界,回来之后看谁做到了最高尚的事情,谁就是财产的继承者。
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,三个儿子陆续回到家中,富翁要三个人都讲一讲自己的经历。大儿子得意地说:“我在游历世界的时候,遇到了一个陌生人,他十分信任我,把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,可是那个人却意外去世了,我就把那袋金币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他的家人。”二儿子自信地说:“当我旅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时,看到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不幸掉到湖里了,我立即跳下马,从河里把他救了起来,并留给他一笔钱。”三儿子犹豫地说:“我,我没有遇到两个哥哥碰到的那种事,在我旅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,他很想得到我的钱袋,一路上千方百计地害我,我差点死在他手上。可是有一天我经过悬崖边,看到那个人正在悬崖边的一棵树下睡觉,当时我只要抬一抬脚就可以轻松地把他踢到悬崖下,我想了想,觉得不能这么做,正打算走,又担心他一翻身掉下悬崖,就叫醒了他,然后继续赶路了。这实在算不了什么有意义的经历。”富翁听完三个儿子的话,点了点头说道:“诚实、见义勇为都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,称不上是高尚。有机会报仇却放弃,反而帮助自己的仇人脱离危险的宽容之心才是最高尚的。我的全部财产都是老三的了。”
生活中,恩将仇报的人是屡见不鲜的,以德报怨的人却并不多见。但只有这么宽容和豁达的人,才能享受人生的最高境界。

在这本蕴藏着犹太民族丰富的道德智慧的巨著中,有这样两则典型案例。
第一则案例是:
有一个人来找拉瓦拉比,请教他一个问题:“市长要我去谋杀一个人,我要是不去,市长就会派人来杀了我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该怎么办?”
拉瓦拉比回答说:“宁可让他杀掉你,也不要犯谋杀罪。你为什么认为你的血就比他红呢?”
第二则案例是:
有两个人外出旅行,走进了荒无人烟的大沙漠。此时,两个人只有一个人有一点水。这点水如果两个人喝,则两个人都终将渴死在沙漠里;如果一个人喝,则此人就可以活着走出沙漠。在这种情况下,应该怎么办?
本·派图拉比教导说:“拥有水的人应喝以活命。”
按照犹太人的观点,拉比对这两个案例之所以得出这么样两个结论,是因为分别基于如下两条原则:人不应视自己的生命价值高于他人;一个人自己的生命价值决不低于他人。

此外,《塔木德》还特别强调“兄友弟恭”。
《塔木德》上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
很久以前,有两个犹太兄弟。哥哥已经结婚,有妻子儿女,弟弟还是独身。两兄弟都是非常勤劳的农夫。父亲死时,把财产分给了两兄弟。
兄弟俩将收获的苹果和玉米,公平地分成两份,各自藏在自己的仓库里。
到了晚上,弟弟想,哥哥有妻子儿女,开销大,所以把自己所得的份额中,拿出了一部分移到哥哥的仓库里。
同时,哥哥却认为自己有妻子儿女,没有后顾之忧,而弟弟还是独身,应该为以后的生活多准备一些,所以把自己的一部分玉米和苹果搬到了弟弟的仓库里。
第二天早上,兄弟俩醒来后到仓库里一看,东西都一点不少地放在那里。
第二天晚上、第三天晚上都这样,他俩不约而同地连续搬运了三个晚上。
在第四个晚上,兄弟俩在将各自的东西搬到对方仓库去的路上竟相遇了。两个人终于知道对方的心意,不约而同地扔下手上的农作物,紧紧地抱在一起哭了。
两兄弟抱在一起哭泣的地方,成为耶路撒冷最受尊敬的场所,直到今天仍被追思传颂着。

只有美德永存。
古代以色列经常遭受战乱,以色列人民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。有一个以色列人临死前把两个孪生儿子叫到跟前,对他们说:“我快死了,我有一大笔遗产要留给你们,我希望你们能好好地生活,并为以色列留下能够永恒的东西。”说完,他就与世长辞了。
两兄弟得到父亲留下的遗产,成为富有的人,哥哥叶胡扎不忍眼看着本民族的同胞在水深火热中生活,便尽其所得的遗产接济穷人、灾民和无家可归的孤儿。没过多久,他就一贫如洗,也无家可归了。弟弟从不向任何人提供帮助,他觉得要得到父亲所说的“永恒”,那就造一座坚固而又豪华的花园楼房。
花园楼房造好了,弟弟想:“我老了,把房子传给我的儿子,儿子可以再传给孙子……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,这样就有了‘永恒’。”
正巧,成了贫民的哥哥,从弟弟的门前走过,弟弟非但不帮助哥哥,反而讥讽道:“你的钱呢?你的金银财宝呢?你帮助别人可自己却成叫化子,你什么都没有留下,怎么得到‘永恒’,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父亲……而我虽然吝啬,但现在应有尽有,你看看我这座花园,看看我的楼房!我有了享用不尽的财富,一辈子快乐得像个小皇帝……”
哥哥说:“我把钱财奉献给受苦受难的同胞,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,日子虽然过得苦一些,互相帮助,共同去战胜贫穷,建立起一座友爱的‘花园’,难道不比你的花园更美好吗?”
“你的花园再好,只能是祖国河山的沧海一粟,你的财富再多,也只能是高山大川的一小颗石子或是一滴水,而总有一天,连我们的躯体也都化为乌有,到了那时,你还拥有什么?”
几年后,一场kuangfengbaoyu席卷了他们的家乡,顷刻之间,弟弟的花园楼房被摧毁了,洪水又冲走了他所有的财产,弟弟成了流浪汉。
过了几年,花园楼房的废墟隐没在荒草之中,又过了好多年,连当地人都不知道那里曾有过一座豪华的花园楼房,当然,也不知道那里住过一个想要得到“永恒”的富翁。
但是,在《塔木德》中却记载着一个人的美德,以色列人民会永远传诵并记住他的名字:叶胡扎。

不要说得太多,听的分量要有说的两倍。

沉默不会使人后悔。
一个印刷业主得知另一家公司打算购买他的一台旧印刷机,他感到非常高兴。经过仔细核算,他决定以25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,并想好了理由。
当他坐下来谈判时,内心深处仿佛有个声音在说:“沉住气。”终于,买主按捺不住,开始滔滔不绝地对机器进行褒贬。
卖主依然一言不发。这时买主说:“我们可以付您350万美元,但一个子也不能多给了。”不到一个小时,买卖成交了。

在拉比的教诲中,“独居都市而不犯罪”,之所以能同“穷人拾遗不昧”和“富人暗中施舍十分之一的收入给穷人”同列为“神会夸奖的三件事”,其共同之处,尽在一个“独”字。

《塔木德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:
某一天,国王召唤一名男子去皇宫。
这名男子有三个朋友,第一位朋友是他的莫逆之交,对他最为器重。第二个朋友他虽然喜欢,但却比不上对第一个朋友的重视。至于第三个朋友,关系比前两位疏远多了。
国王的召见使这名男子忐忑不安,他猜测自己是否做了什么违法之事,不由心生恐惧,不敢独自前往皇宫,于是他决定邀请三位朋友同行。
首先他到那个自认为最密切的朋友家,结果遭到了这个朋友的断然拒绝。接着,他又去了第二位朋友家,回答是:“我可以把你送到皇宫门口,但不陪你进去。”最后,他失望地去了第三位朋友家,没想到第三位朋友慨然答应一同前往。
那么,为什么三位朋友的态度各不相同呢?而且平时最要好的朋友在关键时却不理不睬呢?
《塔木德》认为,第一位朋友是“金钱”,凡人尽管贪财,但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。第二位朋友是亲朋,只能将他送到火葬场,然后便弃之不顾。第三位朋友是“善行”,虽然平常不太密切,唯其死后伴他永眠九泉之下。

他善于向各种人学习,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。

甚至可以说:“笑是智慧的磨刀石。”

我们需要工作,更需要生活,需要家庭。千万不要为了工作而忽视家庭和亲情。

适度享乐而不忘追求善行的人才是最贤明的。

《塔木德》说:“谁是英雄?战胜自己情欲的人是英雄。”

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,无不是最会花钱的人。

狐狸为了钻过一个小洞进入葡萄园,不得不斋戒三天直到瘦得能够钻进去。它进入葡萄园后大吃大喝,变得大腹便便,结果怎么也出不来了。为了安然离去,它不得不再次斋戒三天,饿到与进来时一样瘦。离开时它悻悻地说:“美妙的葡萄园,你的葡萄是如此硕大,又如此甘甜,但是你却给了我什么?怎么进来怎么离去!
=====
版主回复: (2016-8-13 0:56:30)
带领中国人成为全球最富的民族!!!
回复 删除
胡正


留言于: 2016-8-12 23:36:18   
两人各拥有一条长10米的绳子,怎么让对方的绳子变短?用剪刀剪短对方的?还是用绳子加长自己的?不同的人的选择是不同的。
《塔木德》上说:超越别人,不如超越自我。
真正超越从前自我的人,才是真正成功的人。
道理很简单,如果勤劳自勉,借以超越自己,那么总有一天,就会自然而然地超越了别人。人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内在动力。超越自己,才能不断地鞭策自己前进,而不因为一时的懈怠或者暂时的成功而失去继续努力向前的动力。
回复 删除
胡正


留言于: 2016-8-12 20:59:29   
佛经发射光明(人天之眼),金钱散发温暖。
回复 删除
胡正


留言于: 2016-8-12 17:58:39   
买了一笔Kingston U盘的股票,然后卖掉,赚了22亿!
卖掉了偷数据公司一半的股份,赚了400多亿!
王雪寒趁股市震荡也买卖股票赚了300亿!
股票一切知智赚钱很酷啊!在有福报的情况下!
回复 删除
胡正


留言于: 2016-8-12 17:50:32   
我的梦想:有很多的朋友!
回复 删除


留言于: 2016-8-11 22:56:46   
保重身体,早睡早起多运动:)做自己开心的事情,其他东西都是个屁。加油!
版主回复: (2016-8-11 23:19:42)
嗯!!!
一起努力加油!超越自己!!!
回复 删除



来自:120寝室
留言于: 2016-8-10 2:59:57   
仿佛只有这里,时间是静止的。想念。
版主回复: (2016-8-11 5:44:43)
兄弟,流泪!
回复 删除
胡正


留言于: 2016-8-8 22:45:47   
南无狂无,纠正语言被改坏!
回复 删除
胡正


留言于: 2016-8-8 14:49:55   
王雪寒收购了Sori成声电脑音色处理公司和幻化性质物质无线网卡偷数据公司!
我准备收购Kingston U盘公司的,走漏了消息,Kingstong公司涨价了17%,没收购成功。
收购了洪通移动硬盘公司!
购买了100亿的苹果公司股票!
回复 删除
cao


留言于: 2016-8-8 0:30:23   
窝草,魔怔了啊~~~做码农多好,现在神经了,你应该再去精神病院住几年
版主回复: (2016-8-9 4:24:45)
哈!境界不一样而已!最近在学金融投资!!!

=====
爸爸又说我没希望了,认为我说的境界都是神经病!
他说他会得诺贝尔文学奖,你说他是神经病,他到时得了呢?就不是神经病了!你还是坚持他得不了咯,所以他仍是神经病!
=====
回复 删除
所有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[<][1][<<]-[71][72][73][74][75][76][77]-[>>][168] [>]
 

蓝色理想 版权所有 ®CopyRight 2001 下载本留言板数据
友情链接: 随你译翻译公司